閱讀時間6min
2024快樂!
今天是簡單的年終回顧文,除了回顧去年文章,也想來分享為什麼要寫文章。
Chapter
Toggle輸出比輸入重要
去年一共寫了18篇文章,5篇時事趨勢文,其餘都是設計/家具相關介紹。
如果單就23年的成效是不理想的(原本預計兩週一篇,一年38篇),主要是上半年延遲更新,但如果以22年相比,卻是進步迅速。第一篇文章— IKEA產品設計背後的故事 ,Billy比利書櫃,2022/07/13 發佈,前前後後寫了整整1個月。
寫文章很神奇的地方在於,表面上是寫作者給予閱讀者的「價值」更多,但實際上獲得最多的是寫作的人。很多令人欽服,擁有非凡成就的的創業家都長期保持寫作習慣:Steve Job / 貝佐斯 / 馬斯克 / 設計師 Nendo / 深澤直人….
如果需要長期思考或消化資訊,就會越發感受得到:「輸出」其實就是最好的「輸入」方式。
如果要確實的「擁有」知識,輸出與輸入的理想比例是7:3。但我們多數人都用錯力氣在「輸入」上。
寫文章絕對是我用過最有效的輸出方式,因為「寫作」是最省時省力的 (與其他輸出方式相比:拍影片 / 錄音),同時也是很好的槓桿(leverage)。
懂得利用「槓桿」的人能夠放大自己的價值,公開自己的寫作,就是一種「槓桿」。我寫好一篇文章發佈,它可以傳播全世界,也無時無刻的工作。就如同阿基米德形容「槓桿」所說的:「給我一個支點,我可以舉起整個地球。」
除此之外,會讓我持續想寫文章的原因,主要還是以下兩個重點。
更敏銳
寫文章後,對於生活周遭的事物都會更放大感官的研究。原本喜愛的事物會更喜歡,而且有種使命感促使,因為現在的「輸入」已經有更明確的目的。
一件經典家具如果擺在街邊,有些人經過會停下來,有些人會心情雀躍的不停拍照,有些人則只是路過。我們對於周遭萬物擁有什麼樣的反應,取決於我們對於事物的理解有多少。
Paul Graham所提出的「保持好奇心」是偉大成就的重要關鍵,尤其是設計師,但如何保持卻沒有給出方法。而持續「寫作」其实就是「保持好奇心」的有效方式。
我們生活雖然充斥各種繁雜事物等待處理,但擁有好奇心的人總是有「挖掘」樂趣的能力。寫文章讓我保持在「敏銳」的狀態,因為周遭事物都是創作文章的靈感。
更能實踐
每個人都有想法,或多或少都覺得自己的想法獨特。但想法是無形且虛擬,如果沒被具體化,那只能是個人美好的「幻想」。
大學的時候,有一項作業是製作完美的10x10cm紙板方塊。為了讓方塊可以穩固且90度直角,我在裡頭塞了很多直角三角形肋塊,那些肋塊可以說是方塊的骨架。評鑑的時候,大家都拿出自己的紙板方塊,遠看其實相差不大,但細看會發現,有些方塊是傾斜的,而有些是完美呈現「正方形」。
我們在看別人作品時,就好像評鑑的時候所看到的「正方形」,下意識會花很多功夫在方塊表面上,但事實正好相反。那時候我的桌上堆滿的不是正方形紙板,而是滿滿切壞掉的直角三角形。
多數設計師都有完美主義,但常常忘記微小「實做」的力量。那些完美主義導致我們用錯力氣,在腦海裡不停雕塑「虛擬」的想法,為了追求完美而難於實踐第一步。
打造出「理想作品」固然重要,但能撐起「理想作品」的是日常的思考訓練。第一步從「理想作品」開始很難,但如果從不起眼的三角形肋塊開始,則容易許多。
靈感枯竭時不停的「輸入」,不停滑pinterest無法真正的解決問題,但日常輸出可以,因為本質上寫作就是思考本身,也讓我們開始對於「輸出」不那麼恐懼與堅持完美。
關於Furnipeople
寫了1年多的文章,發現幾乎沒有介紹過這個網站,所以結尾想來自我介紹。
Furnipeople是 Furniture & people 具人 (家具與人)。
一開始是因為職業與興趣,開始寫家具 / 工業設計的分享與故事,後來再擴大範圍到其他設計趨勢 / 時事的領域。具人的具代表家具 / 工具 / 器具,是一個虛擬的角色,代表一群喜歡與熱愛設計的人,因為不管是器具或設計,都離不開「人」,所以取名為具人 furnipeople。
新一年的目標很單純,就是持續穩定的更新文章,也希望文章對你有所幫助。如果喜歡文章,可持續關注Instagram獲得最新資訊,有任何想法也歡迎私訊IG。
最後預祝各位 2024年找到新的目標,一切順利!
2023觀看年齡層
- 44% 25-35歲
- 32% 35-45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