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ike創辦人如何看待創業,跑出全世界的人

閱讀時間10min

跑出全世界的人

我們鼓勵運動,在公園 / 操場跑步是個很尋常的情形,尤其在疫情期間,更流行出外跑步。這看似尋常的跡象,在60年代,跑步卻是個奇異行為。比起健身體操或網球專業,跑步更像是小眾群體的興趣

仔細想想,我們會接觸運動文化,都是從腳下那雙運動鞋子開始。但在以前,人們更多的是穿皮鞋 / 布鞋出門,雖然運動鞋更舒適,但穿出門卻不夠 體面,人們對與運動還存有刻板印象。而今天穿運動鞋卻變成再正常不過的事。

這一切的發生都要感謝Nike所開創的運動文化

在運動品牌裡,我鍾愛Nike。小時候買鞋子都喜歡買有勾勾的鞋子,總覺得這個勾勾,充滿正能量,且有美感。直到現在,我依然喜歡Nike,而且越來越喜歡,因為比起其他運動品牌,Nike的設計總是可以持續不斷的創新

根據Brand Finance 2022服裝品牌的報告指出,Nike超越各大精品品牌,包括LV / Gucci / Chanel,成為第一最具價值的品牌。Nike這個成績已經長達數年,而且與第2名拉開巨大差距。甚至在疫情期間,運動品牌Adidas被Lululemon與Anta超越Nike卻穩居第一。

但回顧歷史,Nike創辦那年1972年,當時AdidasPuma幾乎壟斷整個運動市場。這也讓我非常好奇,Nike是如何崛起的?
60年代美國穿搭
▲60年代的美國流行穿搭,圖片取自theswinginsixties

Nike創辦人Phill Knight

跑出全世界的人這本書主要是創辦人Phill Knight,在描述Nike前期創業,1962-1980年上市,這段時期的故事。

具人很常分享不錯的設計書籍,但沒寫過書評,在讀完跑出全世界的人後,我覺得這本書特別適合對於創作者,創業主題有興趣的人,一定能得到很多啟發。

以下我會分享三個對我來說,最有啓發性的故事

▲Nike創辦人Phill Knight,圖片取自Shoe Palace

啟發1 :突破困境的萬用方法

我不是在賣鞋子,而是我相信跑步

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,我常常有種感覺:Nike前期之所以可以發展順利,全靠Phil Knight的夥伴,Phil Knight只是運氣很好。

Phil Knight年輕的時候是一名田徑員,在檀香山賣過百科全書,但業績慘談。

他生性害羞,即使抱著 我不是賣百科全書,是宇宙浩瀚的知識 這種想法,他都覺得賣書是種折磨。也因此懷疑自己可能不是個好的業務員。

但抱著這樣自我懷疑且害羞的他,卻毫不猶豫的隻身前往日本虎牌,Onitsuka Tiger辦公室鬼塚株式會社,為了能夠代理他們的鞋子。當時1962年,很多父母長輩都還忘不了,1941年的太平洋戰爭,珍珠港事件。

而當時24歲的Phil Knight,連公司名字都沒想好,卻大膽的到日本虎牌總部,還成功說明虎牌給他代理權。

他拿到代理權後,其實並不順利,陸續被體育用品公司拒絕後,沒地方販售鞋子。所以他自己找通路,到大大小小田徑運動會,與教練跑者閒聊,也辭掉會計師職務,專心做鞋子銷售。

大家反應很熱烈,生意很好,這也讓他重新檢視自己的業務能力。

我賣不了百科全書,其實也看不起這行。為什麼賣鞋子卻如持不同?原來我不是在賣東西,而是我相信跑步。我相信,若大家每天跑幾英里,世界會更好,我相信我的鞋子比一般跑步鞋還要好。

我自己在看設計作品時,常常有這種感覺:這個產品是為了使用者,還是只為了創造與其他作品的差異化,意圖顯而易見。

當我們真心相信自己做的事物有意義,有強烈信念的時候,很多障礙即使很痛苦,卻很充實

藍帶公司
▲Nike的前身藍帶運動公司,圖片取自The Olympians

啟發2 :如何管理創作者

我讓夥伴擁有充分自主權,讓他們放手一搏,犯自己的錯,我也喜歡別人這樣對待我。

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,常常有種感覺:Nike前期之所以可以發展順利,全靠Phil Knight的夥伴,Phil Knight只是運氣很好。

這些夥伴包括:

  1. 擅長改善鞋子的田徑教練鮑爾曼
  2. 強大行銷與業務能力的強森
  3. 能調節一切瑣事的營運總管伍德爾

3位是書中最常提起的關鍵夥伴,他們幾乎是Nike前期最小可行的團隊;設計,行銷,總管。但閱讀到最後發現,這些人才能聚集一起,全是因為Phil Knight的強大信念。因為他們共同點都是:熱愛跑步

鮑爾曼常常進行各種鞋子實驗,讓跑步員穿;強森大學時期也是一名田徑選手,他辭去社工正職,為了專心推廣鞋子;伍德爾曾是田徑明星運動員,但卻因為一場意外失去行動能力。

Phil Knight讓夥伴做他們喜歡且擅長的工作,他寫到:不用告訴別人怎麼做事,告訴他們要做什麼,他們的表現會讓你吃驚。

這也讓我深有體會,目前很多公司的管理風格通常是:不只告訴你要做什麼(What怎麼做(How都有一套標準流程。管理者常常要的結果是最少的犯錯機率,也過度相信自己的做事的方式。

這套管理風格,很大程度上扼殺了創意的可能性,尤其對於設計行業來說,大家只會遵守流程制度避免犯錯,而忘了真正最重要的事情。

 
Nike的設計Tinker Hatfield Footwear Design
▲如果對Nike的產生創意的方式有興趣,推薦Netflix的Abstract: Footwear Design,圖片取自Netflix

啟發3 :創業的心態

我內心深處,有更大比較模糊的目標和希望,我搜遍腦海,唯一得到的就是這個字 —  

Phil Knight的藍帶運動公司,一直與鬼塚株式會社保持合作關係,代理銷售虎牌鞋子,但後來鬼塚株式會社卻想要併購藍帶,這使得Phil Knight並不得意,要開創自己的事業。

那時事件非常緊迫,Phil Knight必須找廠商,找金流,也必須要構思新事業的名字與Logo。他請年輕藝術家卡洛琳幫忙繪製Logo,只提出一個要求 要有喚起運動的感覺

卡洛琳在第二次系列草圖中,Phil Knight的夥伴們,挑選了一個胖胖的打勾符號

“ 它看起來像機翼

它看起來像的一下快速移動;

它看起來像是跑者跑走後留下的動感

它看起來古老,卻歷久彌新 

隨之他們需要在幾天內,決定這個勾勾的名字。經過篩選,剩下「獵鷹」和「六度空間」。「獵鷹」我比較能理解,但「六度空間」真的是毫無頭緒,但這卻是Phil Knight自己取的。其餘員工都一致認為這個名字很糟,還有人取了「孟加拉」「禿鷹」之類的動物名字。最後,大家都不滿意這些名稱。

到了決定的日子,Phil Knight依然選不出來,「孟加拉」「禿鷹」「六度空間」。這是,強森給了另外一個選項,他說這是他夢到的,就叫N-I-K-E希臘的勝利女神

Phil Knight沒有被打動,他還在掙扎,他喜歡「六度空間」,也必須在幾分鐘內做出選擇。最後Phil Knight決定用Nike這個名字。

“Nike是勝利女神,我喜歡。我心想,還有什麼比勝利更重要的嗎?

這我其實蠻意外的,因為在「跑出全世界的人」這本書裡,Phil Knight並沒有讓我覺得他是好勝心很強的人,反而他是個不怕失敗的人,他甚至在其一章節裡提到,若要失敗就要趕快失敗,這樣才有足夠的時間東山再起。

nike logo設計歷史
▲nike logo設計歷史,圖片取自Creative Market

看自傳最有趣的部分

我喜歡聽別人說故事,尤其是自己的故事,聽他如何描述他親身遭遇事物的過程。故事本身不是客觀事實,是一個人選擇收集什麼資訊後,整合出來的結果。

不同的人看同一部電影,有不一樣的詮釋;有些人切割開頭說中間高潮是精華;有些人說結尾的餘韻才最值得探討;有些人只截取一個畫面,覺得那是電影最關鍵的一幕。你說故事的方式,某些時候就是在呈現你的價值觀

我看過幾本自傳,但這本書跑出全世界的人的作者Phil Knight,他說故事的方式,讓我不只著迷於他的故事,還有他的人格特質。

他不只熱愛跑步,也熱愛身邊的人。在書中,他非常細膩地描述出其他人在他心中的樣子,包括他的伴侶 / 他的夥伴/他的兒子,很多故事已經過了很多年,但他依然記得當初的細節,可見他是多麼的感謝生命中的這些人。

最後,分享跑出全世界的人這本書裡,非常符合Nike的 Just Do It 的段落:

懦夫壓根沒有起步,弱者則死在路上。剩下的就是我們了。

不要過多的把注意力放在“那兒”是哪裡,不管碰到什麼,繼續跑下去就對了。

* 這本書有點厚,我是購買Kobo電子書,結果不到一個星期,就把448頁讀完了。(之前分享過電子書閱讀器,如何改善閱讀效率)是一本可以從很多作者故事中,得到啟發的自傳。十分推薦給對創業理想有熱忱的你閱讀。

 
 

About Us

furnipeople 專注與分享設計與家具領域,定期更新超過2千字數的深度內容

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,歡迎分享與關注Instagram furnipeople

Share this good story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