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KEA產品設計背後的故事 ,Billy比利書櫃

閱讀時間8min

IKEA Billy1979年出生,至今已經賣了30多年,是貨真價實的Ikea經典商品。它對於Ikea的影響力究竟有多大?我們可以從這句話看出端倪。

我們平均每5秒就能賣出一個BILLY書櫃,這樣的成績令我們印象深刻

— IKEA在官網驕傲的宣告著。這也足以證明它對IKEA的重要性有多大。

不過一個看似如此普通的櫃子,為什麼有著如此驚人的銷量與不可撼動的地位?我們可以從它的設計故事中發現它的價值。

▲ 取之60年代的家具雜誌,圖片取自IKEA

在當時的時代背景,書櫃通常都是有玻璃門櫃或酒櫃。

但每本書的高度 / 厚度 / 寬度都不一樣,所以一般層架固定的櫃子就常常出現浪費空間的窘境。

隨著時間的推移,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,對於“書櫃”的需求越來越強烈,大家想要擁有一款只擺放書本的櫃子,而Billy正是從這個核心想法開始設計的。

那怎樣的設計才符合“真正”的書櫃?

▲ Tiga(左邊)在Ikea1967年的型錄初問世,圖片取自IKEA

IKEA想要設計一款“真正的書櫃”這個想法早在Billy誕生之前就已經開始發想了。

而最一開始的設計原型它叫TIGA,是Billy的祖先。

在iIKEA 1967年的雜誌可看見它的身影,直到Billy的誕生前,其實Tiga已經暢銷了至少10年以上,等到Billy接棒後才正式退休。即便Tiga的銷量一直都很不錯,但還是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。

於是Ikea陸續推出了VIRAL & Regal 兩種很類似的書櫃,由不同的廠商所製作完成。

▲ Tiga(左邊)在Ikea1967年的型錄初問世,圖片取自Ikea

藉由多元選擇的策略佔領市場,這現象也可見大家對於書櫃的高度需求。

那在功能上和外觀上,Tiga和BIlly有什麼落差呢?圖片可看出外觀與Billy有些許的落差。

▲ Tiga & Billy

早期的Tiga下方是半圓形的設計,顯得更花俏可愛,底部後方的踢腳板缺角則傳承至Billy,但Tiga當時並沒有Billy可自由調整層板的功能。

▲ 資料取自designtaxi

回到一開始Billy的初衷,什麼才是一款真正的書櫃?宜家的工程師 Arne Hall 在參觀了幾家製造各種貨架的工廠後得到了結論。

可調整層板高度且保持開放可隨手拿取正是書櫃真正的訴求。

▲ IKEA Billy最一開始的工廠Gyllensvaans,圖片取自Gyllensvaans

雖然市面上書櫃外觀都長得差不多,但這些看似相似的設計,卻有著尺寸上的差異,彼此無法互相結合。

如果把板子,箱體尺寸都設計成單一規格,可彈性排列使用,增加生產效率之餘,對於物流與生產成本都可大大的降低。

▲ 設計師Gillis Lundgren,圖片取自IKEA

Billy的設計師—— Gillis Lundgren是一名工業設計師,是IKEA第4位員工,24歲的時候進入IKEA工作直到生涯最後一天。

說起他對IKEA的貢獻,除了設計出Billy書櫃,他也是第一位提出扁平包裝,將產品拆解,送到消費者手上之後再組裝,扁平化包裝模式不只為IKEA囤定世界級的地位,也是Billy能成功的一大關鍵。

比起Ikea其他我們可能唸不上來的名字,Billy是比較朗朗上口的。

至於它為什麼叫Billy,Ikea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。

但IKEA Museum卻有紀錄這麼一段話

“在產品協議書裡並沒有註明,但或許是去取名於廣告主管Billy Liljedahl,因為他曾多次批評部門缺乏一款真正的書櫃”

▲ Billy Index,資料取自Bloomberg

除了大麥克指數,還有Billy書櫃指數

你聽過大麥克指數嗎?

麥當勞的大麥克在全球有著一樣的售價水平,而大麥克指數是衡量一個國家購買力的經濟指標,來衡量一個產品在其他國家的售價是否合理。

但其實用來衡量的產品有高達200多種,大麥克只是大家最為熟知的,而IKEA的Billy也包括在內,名為Billy Bookcase Index,有夠威風。雖然這個單純的售價衡量指標忽略了其他關於國民“購買力”會造成影響的因素,例如薪資與生活水平等等,但就這現象來說,

Billy能作為指標,可見它在全球的普遍性有多大,是IKEA的“大麥克”

接下來要聊聊比較現實面的問題了,很多長時間使用Billy書櫃的使用者都反應,會出現微笑曲線。

也許有很多人會好奇,這樣的品質是可以的嗎?產品是否有過檢測呢?

其實答案是有的。

根據官網顯示Billy通過了歐洲標準EN 16121,像IKEA大品牌一般都會做測試,有過測試,但還是會出現微笑曲線?我們可以從測試方式去理解其中的原因。

一般層板承受力的測試的方法是把重物放置在層板中央(集中荷重)或分散放置(均不荷重)功能性荷重會放置一個小時,保證性荷重則是15分鐘

不管是哪一類的測試方式,

要不至於倒塌或過度下陷(例如不過夠6mm),就算是通過測試

▲ Billy測試情況,圖片取自超級工廠影片

有發現了嗎?

測試的方法都是在短時間且“合理使用”的情況下,不造成危險為通過標準,層板會下陷的情況就等於是被“允許”發生的,只要它不造成危險。

再加上如果產品被不當使用或者產品使用的環境太潮濕,都有可能加速微笑曲線的產生,因為Billy使用的畢竟是塑合板。

另外,其實除了板子本身甲酸含量有規範之外

家具的測試品項都是廠商家自願性接受測試,國家並沒有強制做測試

雖然產品已經過檢測,但如果對於微笑曲線很在意,Billy系列有40cm和80cm寬的選擇。

許多網友推薦購買40cm寬的Billy,而不是80cm寬。

▲ IKEA賣場

如果80cm寬的Billy容易下陷,那改成其他更短尺寸會不會改善呢?

這一定是會的。

那IKEA為什麼不改成其他尺寸呢?

這是因為80或40cm其實在板材家具中是最經濟最實惠的尺寸

板材原尺寸是2400*1200,所以40&80cm的尺寸大小可以等分切以外,也不會產生額外的廢料。

▲ IKEA Billy,資料取自Dribbble

羊毛出在羊身上,最終其實還是為了滿足我們想要更便宜的商品價格。

所以以產品的售價與品質,Billy或許不是站在品質最頂端,但稱得上 堪用 ,且使用自由度高的產品。

 
About furnipeople

furnipeople 專注與分享設計與家具領域,定期更新超過2千字數的深度內容

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,歡迎分享與關注Instagram furnipeople

Share this good story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