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KEA裡最像 “路人” 的家具 ,329元Lack邊桌背後的設計故事

閱讀時間7min

你不可能沒看過的IKEA Lack邊桌


▲ IKEA Lack邊桌,圖片取自IKEA

IKEA Lack邊桌是IKEA的長輩級家具,1979年出生,IKEA Lack至今已熱銷超過40年。只需台幣329元就可以把它帶走,被稱為IKEA“租屋三寶”之一。

遠看之下,IKEA Lack就像是一個正方體,桌面與桌腳同等厚度讓Lack看起來毫無個性可言。

在家裡就像是一位存在感極低的“路人”。但這位“路人”在你的家裡可能被漠視到不行,但它平均每年幫IKEA創造了46億美元的收入…等於每年賣出了4千萬張。即便是這麼樸實無華的產品,但它背後的設計故事卻非常有趣,甚至在它生命中的這40年以來,IKEA Lack可是被罵著長大的。

▲ IKEA Lack邊桌,圖片取自IKEA

最初的設計概念

70年代的咖啡桌多數都是玻璃或實木的設計,IKEA的Vivianne Sjölin覺得IKEA已經有太多此類的設計,因此想要設計一款輕巧,多彩,尺寸彈性(flexibility & little)的桌子。

當她把想法告訴那時候負責咖啡桌設計的Jan Hellzén時,Jan Hellzén想到了前不久在米蘭家具設計展看到的一張桌子。

靈感來自於米蘭家具設計展

Jan Hellzén與同事Tomas在米蘭家具設計展看見了一張尺寸大概是50*50公分的正方形桌子被放置在櫥窗裡。

桌腳非常粗大,有10公分粗,而且外觀穩重厚實,是那年代比較少見的設計。

▲ 70年代IKEA工作室,圖片取自IKEA

這張桌子的設計讓那時候的Jan Hellzén非常驚艷,激發了靈感,立即回工作室畫草稿,也很快的製作了初版草模。

結果很理想,設計團隊都對於產品的尺寸外觀非常滿意。

但用合板製作成本太高,也變得非常笨重,成本甚至來到了298 克朗。

這與IKEA當時另外一款咖啡桌的售價幾乎一樣。秉持最低成本原則的IKEA創辦人英格瓦得知之後下達了一個要求:

Lack的成本只能低過75克朗(台幣220元)

這比原本的成本整整需要降至少4倍,這讓IKEA設計團隊非常苦惱。

▲ AXAMO桌子也差不多售價,圖片取自IKEA

最終售價只需台幣329元的秘密

在那時候蜂巢紙結構技術正盛行,也開始應用在其他範疇,包括傢俱領域。

但多數是應用在門板上,用三明治結構的方式,也稱為 board-on-frame

▲ 三明治結構 board on frame,圖片取自Rearchgate

Jan Hellzén在參觀幾家專門做這種三明治結構門板的工廠之後,覺得此結構或許可以加入Lack的設計。於是把Lack桌板中間的填充物換成蜂巢型的紙結構。

蜂巢型的優點是它的結構成本低,緩衝力佳,也非常輕巧,完全符合Lack的設計訴求。

而此改善方法讓Lack邊桌的重量降到僅剩3公斤,也達到了成本不超過75克朗。

IKEA豐收的70年代

Lack推出的時候大約是1979年,IKEA在那幾年慢慢的穩固企業理念,並且嘗試各種可以降低成本的技術,是非常有創意表現的時期。

就連熱賣至今的Billy書櫃與Poem躺椅也是同期誕生的產品。(延伸閱讀)關於Billy的故事

▲ Billy & Lack & Poang 同時出現在1982年的IKEA雜誌,圖片取自IKEA

而紙的創新在宜家佔有一席之地,因為它輕巧,成本低,蜂巢型結構更是有超乎想像的承載力。

正如一位工廠員工所展示的那樣,蜂窩紙的強度驚人,一張紙甚至可以支撐他 100 公斤(220 磅)的體重。

在宜家內部談論紙張的方式就像蘋果談論如何從新 iPhone 上移除耳機插孔一樣:是一場設計革命。

Lack成為明星商品的原因?

Lack在一推出的時候就非常受歡迎,甚至是那幾年主打的家具。

▲ 1982-1984年的IKEA雜誌封面都有Lack的身影,圖片取自IKEA

它對租屋族很友善,輕巧容易搬運,形狀尺寸非常靈活,它可以放在家裡任意角落。

你可以把隨意的把信件、電視遙控器,杯子,手機放在桌面上,即使不小心打翻了杯子裡的水也不會覺得心疼。Lack夠便宜夠輕巧,放著不礙眼,甚至有種 “ 放在那它總有一天會起作用 ”,因為它是一張僅需329台幣的桌子,也許這就是它的全部。

IKEA紡織品設計師 Anna Woodruff 曾經說:

它的設計目的是讓你可以把它放進任何房子裡,你可以用它做任何事情。而且價格驚人。這是實現這麼多不同功能的最便宜的方法。

甚至Lack就像是一塊白布,發揮創意的最好素材,就像是家具界的樂高般存在

我們該如何看待低價家具?

▲ Factory,圖片取自Remy Gieling

很顯然,Lack是快時尚的家具品。

這些年長期使用Lack的購買者也常常抱怨Lack的各種狀況,例如桌邊刮傷或桌腳斷掉等等。“ 品質不佳 ”的標籤一直都貼在IKEA身上。但從銷售量我們可以得知,這些快時尚家具依然熱賣。

這是一種很妙的價值觀碰撞,我們總是討論更優質更長久的產品與設計,但轉過頭大家都會購買只能維持五分鐘的事物。

Lack40年來在家具風格演化

▲ 1982-2020年IKEA Lack的居家風格照,圖片取自IKEA

Dieter Rams的其一設計原則:

好的設計是不顯眼的設計

沒有特色或許就是Lack的最大的特色。

這幾年Lack推出了許多顏色與款式,但外觀沒有因應流行有絲毫的變化,這40年來擺放在家中依然是融入每個人的家中。這不就是所謂的“經典”嗎?

▲ Lack後幾年陸續推出了多種色彩與款式,其中還包括三角桌板(已停售),圖片取自IKEA

 
About furnipeople

furnipeople 專注與分享設計與家具領域,定期更新超過2千字數的深度內容

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,歡迎分享與關注Instagram furnipeople

Share this good story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