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有些家具第一眼就很有好感?

閱讀時間11min

家具體驗旅程非常短

不知道你有沒有類似的經驗,有些家具在看到的第一眼就很順眼,也許是外型剛好很合你的胃口,也許是你能想像它放在家中的樣子,總之就是有種說不上來的喜歡,很想把它帶回家。

但這種無法言喻的“好感”真的有那麼抽象嗎?還是其實 “好感” 也是有跡可循的?

家具是個功能單純的產品,它不像家電有繁雜的功能操作,也不像3C產品與使用者有很多介面互動的機會。從你第一眼見到那張椅子到你坐下,體驗基本上就結束,是體驗旅程非常短的產品。

所以如何在“第一眼”與使用者快速建立好感是家具設計很關鍵的一環。

本篇是具人綜合了各方資料,整理出的4款大家很有 “好感” 的家具,它們不僅外觀獨特有趣,而且背後也運用著同一套設計原理,而這套設計原理正是“建立好感”非常有效率的方法!

(特別強調:以下不是業配文,純粹是家具設計分享)

Biggame – Bold ,2009

 

Big-Game – Bold Chair圖片取自Big-Game

之前在椅凳設計的文章有分享過Big-Game的設計,也介紹過這三人組合團隊的設計功力非常全面,但在眾多設計作品中,Bold絕對是他們打響名號的最佳代表作。(點擊觀看新一代家具-5款來自不同國家的椅凳設計

Bold不是一般我們印象中會有的椅子造型,只有兩條金屬彎管互嵌組成,外層包覆著PU foam(聚氨酯泡沫)看起來像是隨性彎曲的管子,也像是未完成的椅子架,但實際上它設計概念卻是 —— 筆畫。

Big-Game – Bold Chair筆畫椅細節,圖片取自Architonic & Big-Game

Big-Game曾這樣說明過這款椅子:

我們想創造一把視覺上只有線條的椅子,就像是描述字體的加粗版一樣。

Bold就像是我們在素描本繪畫的線條,突然脫離紙面出現在我們眼前。這樣的設計非常生動,因為“筆畫” 是只生活在2D世界的物件,而Big-Game卻讓它變身成富有生命力的立體產品。

Bold series系列家族,圖片取自Big-Game

簡單的兩條綫就能勾勒出創新,Bold有著跳脫框架的思維,且當中保有童趣,如果你看過日本設計師佐藤大nendo的作品,會發現其實兩者的設計很相似,都給人一種 “!” 的趣味感。

esaila – Pushpin

 

▲esaila-Pushpin,圖片取自esaila

由台灣本土家具品牌esaila所設計的這款Pushpin椅,看上去是不是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?

他的外型參考對象是我們都曾使用過的文具好幫手 —— 圖釘!當初知道設計師靈感來源是圖釘時還真的是有種 “原來你可以長這麽大” 的驚喜感。

這種驚喜感讓具人想到之前另外一個例子Anglepoise的辦公燈具。Anglepoise的燈具被倫敦設計博物館列爲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設計,它的設計精髓之處就在于可以自由調配方向的彈簧。

 

▲郵局出的郵票當中有original1227,圖片取自anglepoise

2005年,為了紀念擁有奇思妙想的文學家羅德‧達爾Roald Dahl,Anglepoise設計了巨型檯燈,從原本的50公分《Original 1227》變成200公分的《Giant 1227》,不只是比例改變,零件(包括彈簧)都跟著變大。

▲放大版original1227, Giant 1227,圖片取自anglepoise

Anglepoise只製作了3台《Giant 1227》,但Anglepoise沒想到的是《Giant 1227》卻大受歡迎,反應太熱烈而促使Anglepoise量產!

這種“超出預期”的驚喜感是留下印象的最快捷徑,但在獲得驚喜后,後續的使用還是必須得 “合理”

深入理解工業設計這本書中,作者Simon King(IDEO前設計總監)曾寫道:

意料之外的設計需要維持實用性,最理想的狀態是使用者在經歷過最初驚喜之後,還能讓人感到一切合情合理。

▲esaila-Pushpin上下翻轉成椅子或邊桌,圖片取自esaila

這款Pushpin木塞椅就有著提供驚喜與操作合理的特性,上下翻轉可以是邊桌與椅子,如果與另外一款Jasper Morrison Cork的系列比較,這款Pushpin椅的圖釘造型(上窄下寬)更巧妙的適應了情景述求。

目前esaila在台灣pinkoi有販售這款Pushpin邊桌,最近還出了小孩版的原色Pushpin MIni黑色Pushpin MIni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pinkoi看看。

▲Jasper Morrison Cork Family & esaila Pushpin & Pushipin Mini,圖片取自網路

Klub Kalinski – Kubes ,2021

 

▲Klub Kalinski – Kubes ,2021,圖片取自Klub Kalinski

來自柏林(Berlin)的新創品牌Kalinski所設計的第一代家具 – Klub Kalinski。看起來像不像巨型魔術方塊?雖然目前還找不到任何官方説明設計概念。

但我們對於方塊瓷磚應該都不陌生,不管在哪個城市,哪個時代,方塊瓷磚都無處不在。

之前在台灣募資的「爿爿花 – 臺灣傳統瓷磚圖鑑」計劃,團隊花六年的時間,帶著相機瀏覽台灣本島和金門等 50 個鄉鎮市區,集合成瓷磚圖鑒,記錄快被遺忘掉的城市美學。這些瓷磚是我們建構這城市風貌的重要角色,它們組成空間 / 建築 / 都市 / 街道,是我們認識這世界版圖的一塊塊小拼圖。

▲耗時6年的台灣磁磚圖鑑,圖片取自畸零地工作室

Klub Kalinski是瓷磚和未拋光的水泥漿手工製作而成,分成3個尺寸限量發售,擁有多種令人愉悅的春季配色。不管是什麽顏色搭配在室内,都瞬間成爲了空間的點綴亮點。

當初會發現這款是從具人一直有在關注的國外分享室內擺設IG帳號Mr Roofpot,看到的當下立刻儲存這款設計!只能說Klub Kalinski真的有種無法抗拒的魅力。

▲多彩的Kalinski Kubes ,圖片取自Klub Kalinski

目前還沒有辦法得到更多Kalinski的品牌資料,但以品牌第一代的家具來説,往後的設計作品讓人十分期待啊!

Faye Toogood – Roly Poly象腿椅 ,2018

 

▲Roly-poly象腿椅,圖片取自Femin

這款Roly-Poly,也稱為象腿椅 / 大象腿椅,在亞洲有著不錯的詢問度,台灣家居品牌Marias瑪黑/ Retro Studio都有販售,外型敦厚可愛,圓弧椅面的弧度富有包覆感,令人感到安心。

但有趣的來了,其實設計師的設計概念並不是參考大象腿,更準確的說,設計師並無意想要營造大象的意象。

設計師toogood在一次國外訪談(原文參考)中提到:

Roly-Poly 是我成為母親後,嘗試透過孩子的眼睛看世界的旅程:一切都必須是光滑可以脫落。我也有聽說有些人會想起一頭小象,有些人則看到 1960 年代的流行椅。

由此可見,藝術家Toogood並不介意大家說Roly-Poly是象腿椅,因為這與他想要傳達的設計核心是一樣的:充滿童心與開放。(所以接下來具人還是會稱它為象腿椅)

▲Faye toogood與Roly-poly象腿椅,圖片取自boisbuchet

Roly Poly在出初亮相米蘭設計後,不管是收藏家 / 設計愛好者 / 藝術家 /博物館 都為它著迷,人們討論它都是充滿愉悅與溺愛。這款小可愛象腿椅不僅外型俏皮,擺在家裡更是一件雕塑品,畢竟設計師toogood本身就是個感性的藝術家兼雜誌編輯。

從這4款家具得到什麼結論?

回到文章開頭所說的,這些家具第一眼就讓人著迷的原因是什麼?

家具的外觀上,如何令人感到順眼美觀,很仰賴設計師對於比例與材質的把控。

但畢竟設計方法百百種,要給出明確的“創造美感”方法論,似乎不太可能。但在分享完這四款“好感”家具之後,你有沒有發現它們的共同點?

他們其實都是利用我們身邊熟悉的素材作為家具造型參考的原型。

Bold-筆畫 /
Pushpin Mini / 圖釘
Klub Kalinski / 方塊磁磚
Roly Poly / 小象

這些都是我們平時熟悉的物件,我們雖沒特意去認識 “它們”,但它們早已在我們的記憶資料庫很久了。開頭有提到家具是個體驗旅程很短的產品,這些熟悉的物件,正是縮短使用者與產品之間,溝通成本最快的方法。

這就像是我們與老朋友相處,比新朋友來得更舒服一樣。

我不用特意和你解釋,我是誰,我來自哪裡,我們彼此已經有一定的熟悉度

所以利用我們熟悉的物件,是最直接與使用者溝通的方式,也比較容易創造意料之外的驚喜。拿Bold與Pushpin為例子,如果你一開始不認識“筆畫”或“圖釘”,那怎麼會覺得長大後的他們原來那麼有趣。

著名的心理學家Donald A.Norman在情感的設計這本書有提到:

每當我們接觸一個產品,
決定我們是否會接受它,不單是它有什麼功能,
還包括它有多好看,或是否有喚起我們哪些美好的記憶。
這就是為什麼有人願意花大錢買昂貴的手工錶 / 手工包,
但便宜的電子錶,或手提袋,一樣能滿足基本功能需求。

 

About Us

furnipeople 專注與分享設計與家具領域,定期更新超過2千字數的深度內容

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,歡迎分享與關注Instagram furnipeople

Share this good story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