硬體設計與新家具 – 蘋果Vision Pro

閱讀時間9min

去年最受歡迎的文章是蘋果家具設計原則,也因此讓我很想繼續延伸蘋果的議題。剛好最近大家都在開箱Vision Pro,多數都在討論虛實交互的體驗,但很少談及硬體設計與創新。

所以此篇想從從工業設計的角度解析,也順便介紹在Apple Store試用Vision Pro所新增的那些家具

Apple Vision Pro
▲Apple Vision Pro,圖片取自Apple

Job to be done

說到Vision Pro,很多人會提到一級玩家的場景,也拿Vision ProMeta Quest做比較,但這其實不準確。如果單看「產品類別」,他們或許是競爭對手,但如果從使用者想完成的「任務」(Job to be done)來看,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產品。

VR的技術,一直在「遊戲」領域被強調,這也不難理解,因為從產品角度思考,VR很容易被歸類為遊戲愛好者才有此技術需求

但正如提出創新用途理論Clayton Christensen所說,在設計理論上有個簡單,但強大的重點是:使用者購買的並不是產品或技術本身,是為了讓生活有所進步,才主動把產品拉近自己的生活。

使用者想透過產品達成什麼「任務」?如何幫助使用者完成「任務」?這是創新理論的基礎。

要找出解答,就要從「情境」出發,如果從「情境」出發思考產品的競爭對手,會發現那是完全不一樣的局面,競爭也不會只限於「產品類別」。

Netflix執行長Reed Hastings曾公開表示

我們不只是和HBO,亞馬遜競爭,我們是和每一個你放鬆時會做的事情競爭,包括電玩、喝酒、娛樂 、甚至睡覺

Netflix對於使用者使用「情境」定義是,放鬆時會做的事情。同樣的道理,遊戲愛好者不是因為VR而買單,而是因為虛擬實境背後能帶來的絕佳體驗。絕佳體驗才是使用者想要的進步

情境

我常常會整理相簿,有時看到以往拍攝的照片或影片,就會努力的回想那時候的氛圍,可惜常常想不起來。

前天聽到股癌說,用Vision Pro看魔戒後,深受感動,準備把喜歡的影片重刷一次,因為那是前所未有的觀影體驗。

其實這些不完美的體驗、生活中小不滿、都是存在已久且尚未被滿足,是有潛力的產品「情境」。而Vision Pro察覺了這些被忽略,但使用者想完成的「任務」。

Vision Pro看起來如何?

各大媒體已經洗板了Vision Pro的開箱,關於實際佩戴的交互回饋、順暢度、舒適度這些細節,可能還是看其他人的實際開箱比較好。這篇還是著重在外觀設計,與較少被提到的細節。

Vision Pro硬體設計,上可發現許多細節 /或產品操作,與以往蘋果產品相似,除了

  • 單環帶

在產品設計裡,只要是穿戴在身上的物件,「舒適」永遠是第一考量。因為舒適度會直接影響佩戴的意願。而Vision Pro的單環帶比起雙環帶,則有看頭得多。

雙環帶有垂直水平的拉力,共同分擔重量,但單環帶只有單向。除了負責拉緊前側的裝置,也需緩衝後腦的壓迫感。所以單環帶比較寬大,邊緣不勒緊,主要靠中間的條狀編織條接觸後腦。這跟電腦包的帶子上常多出來的那塊緩衝墊,有差不多的概念。

▲單環帶單獨售賣美元99,圖片取自Apple

相信蘋果在想像大家攜帶Vision Pro外出時,外觀上有希望呈現的「理想」狀態 – 簡單 / 優雅 / 舒適。

單環帶,顯然在舒適與結構上顯得「吃力」(更別說Vision Pro有配重不均的問題)。不過,單環帶的旋轉收縮裝置,確實簡單又優雅。旋鈕(dial)的設計可快速穿脫,比起一般綁帶來得牢固,最重要的是可單手操作。

美國公司Boa Technology Inc.所開發的的Boa Closure System(Boa 系統)有類似的操作設計。(影片)

apple vision pro 單環帶旋鈕
▲Apple Vision Pro單環帶旋鈕,圖片取自Apple
Boa Closure System
▲Boa系統,圖片取自sport.conrad
  • 柔軟(soft

Apple是工業設計裡,把科技產品「柔化」的高手

Vision Pro即使不輕,但在視覺語言上卻很柔軟(Soft)。這點層壓玻璃,有很大的貢獻。這是蘋果工業設計團隊,很熟練的手法,包括AirPods Max也是。金屬的啞光處理 / 3D編織的蓬鬆感 / 層壓玻璃的透明感(且佔整體產品比例大),都會讓人感覺柔軟

Vision Pro由很多材質組成:鋁、編織帶、玻璃、塑料扣環等等,是多重感知產品。越是多材質,越容易讓產品顯得複雜,尤其是體積小的產品更明顯。即使如此,Vision Pro依然在各個材質與表面處理上(CMF,達到和諧的狀態。

▲產品比較
  • 滑雪鏡

很多媒體評論Vision Pro很像滑雪鏡,我反而認為這是個蠻好的,生活化科技產品的切入點。因為對於全新的產品來說,太新潮酷炫的外觀反而會成為心理上的「阻力」。

相較於其他VR眼鏡,外觀使人感覺陌生,滑雪鏡至少是大家熟悉的物件。而且滑雪在運動領域裡是種奢華運動,附帶「奢華」「專業」的形象,Vision Pro也樂於與這些關鍵詞做連結。

Apple Store體驗

實體店面體驗的部分,新增了幾個家具靠背高腳椅 / 半圓弧沙發 / 櫃子。(可看之前分析的蘋果家具設計原則

這次預約體驗Vision Pro,有長達30分鐘的時間,與店員一對一諮詢。所以新增的這些家具,也是為了盡可能讓體驗更舒適。例如皮革圓弧沙發,圓弧的特色是沒有與店員面對面的壓力,也比起一般沙發並排坐,更方便店員觀察試用者的表情與肢體。

Apple Store新增的高腳椅
▲Apple Store新增的高腳椅,圖片取自Tabletops
▲Vision Pro Demo,圖片取自Tabletops

新增的家具其實與Apple Store出現過的家具,沒有太大的不同,一樣是白橡木與皮革。我還蠻期待Apple store引來新的,更多元的家具,因為蘋果在2023秋季有承諾不再使用皮革。(但不確定會不會連帶家具,一致捨棄)

最多人討論的價錢

Vision ProApple全新類別的「明星商品」,價格不親民,也不需要親民,因為Vision Pro的首批目標是有閒錢的嘗鮮者,那些人在意的是極致的體驗,而非價格。

如果仿照Tesla 2012年的最初策略(Master Plan

  1. 建造一台跑車
  2. 用這筆錢建造經濟實惠的車
  3. 用這筆錢建造更經濟實惠的車
  4. 這期間同時提供零排放,電力發電的選擇。

而且某程度上,雖然Vision Pro主要提供「絕佳體驗」,但多數人購買蘋果產品,離不開情感面社會面的誘因。

如果說Gogoro讓「騎機車」這件事,不再那麼讓人自卑,不是因為價錢(事實上它不算太貴),而是因為它很特別又環保,像品味的一種代表Vision Pro則是兩者兼具:我是最貴,我也最特別

野心

蘋果的護城河越建越大了。

上週出差,我帶了Macbook與同事互傳資料與編輯檔案,另外一位同事不是用蘋果產品。當我要傳資料給他時,突然覺得一切都好麻煩,但明明步驟不算多,只是我已經習慣了蘋果系統。

這次的Vision Pro讓我驚艷的,除了產品定位上的創新,產品情境的跳脫框架思考,更多的是Apple的「野心」。

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,請分享給更多人;如果你有其他想法也歡迎Instagram私訊喔。

 

About Us

furnipeople 專注與分享設計與家具領域,定期更新內容

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,歡迎分享與關注Instagram furnipeople

Share this good story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