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讀時間6min
近期家具品牌推出的新品總是環繞著「永續」「多彩」,(看看IKEA最近的新品多麼色彩繽紛)。雖然反應了目前的主流趨勢,但看多了總覺得疲乏。直到最近看到丹麥家具品牌Muuto釋出的一件新燈具,讓我精神為之一振!
Chapter
ToggleMuuto, Set Lamp
Muuto, Set Lamp桌燈,乍看之下像一顆大型螺絲,燈光從螺紋本體內側往上直射,被照射的頂面是鋁製燈罩,可反射到周遭環境,是一款「間接照明」的燈具設計。
Set Lamp的頂盤可以藉由手動「轉動」來調整燈光與燈罩的照射距離,距離越高越能反射更多的燈光,當然也有另外附送遙控器調整燈光亮度。Set Lamp的操作方式結合了「轉動」螺絲的特性,遠看更像是一個放大版的螺絲,玩心十足!
看到這裡可能會誤以為,因為Set Lamp長得像螺絲,所以顯得它很特別,但其實精彩不僅僅於此。
好玩
「好玩」的設計,常常被視為一種附加價值,不實際的功能,可以在產品的最後再增添上去。但事實上,一件成熟「好玩」的設計,是更深入的埋藏在產品的造型與「目的」裡。在產品被設計的初期,「好玩」就要被規劃進去,經過不斷的探索、嘗試、評估來驗證「好玩」是否適合存在於這件產品裡。
要完成一件成熟的「好玩」設計,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義大利品牌Alessi的Magic Bunny魔術兔就是一個好例子。
Magic Bunny是一款牙籤收納盒,兔子頭部躲在一個同色、同材質的魔術帽裡。當兔子被提起時,藏在帽子裡的牙籤會冒出來,感覺像是一場短暫的帽子魔術戲法。
其實我很早就看過這件作品了,但當時只淺淺的留下「好像蠻有趣」的印象。直到閱讀了深入理解工業設計這本書,裡頭講述其設計過程,才發現設計的用心之處:
共同經驗
以下這段採訪內容,有助於更理解為什麼Set Lamp的設計師Jamie Wolfond 選擇了「螺絲」來設計燈具:
Jamie Wolfond的「共同經驗」可以理解為:我們對於一樣的事物會有一樣的理解。例如:紅綠燈的紅色代表停止;茶壺會冒煙代表很燙;螺絲有螺紋就能轉動。
能運用「共同經驗」來設計,能大大提升產品的吸引力,我們通常也對於熟悉的事物有著直覺式的偏好。
心理學家Robert Zajonc曾經提出單純曝光效應:他觀察到動物與第一次接觸的新事物會產生警惕與恐懼,再遇到數次後恐懼會大大減少;好感會越來越高。他後來再找3位大學生進行更深入的實驗驗證。實驗是這樣的:他讓這3位大學生出席講座,過程中不能發言或交談,只是「單純出席」。A學生只出席1場;B學生出席5場;C學生參與全部15場的講座。最後再訪問其他同學覺得誰比較有好感,結果是C學生。(實驗故事有記載在心裡摩擦力這本書裡,內容很紮實,十分推薦)
這一效果也被稱之為熟悉定律(Familiarity Principle)— 人們會因為自己熟悉了某個事物而產生好感,此現象所囊括的事物十分廣泛,例如文字、畫作、人像照片、聲音及物件等。
加拿大設計師, Jamie Wolfond
Set Lamp其實是加拿大設計師Jamie Wolfond在2020年發表的作品,那時候燈具的名字叫Thread Lamp,後來與品牌Muuto合作開發。Jamie Wolfond還蠻年輕的,過往設計作品也十分有趣,以下分享幾個:
標準
如果以Magazine B的標準來看Set Lamp這個產品(實用 / 設計 / 合理價錢),Set Lamp並沒有太及格,因為它要價EUR 815(台灣Muuto代理商有販售,台幣41800),是目前Muuto桌燈系列裡面最貴的。不過仔細想想,一件「好玩」的設計,究竟要用什麼標準去衡量?
我們很少會質疑一件產品為何需要「實用」「便宜」;卻很常會檢討「好玩」「有趣」的意義在哪裡。如果設計師在產品早期就決定運用「好玩」的手法來設計,那捍衛這個概念就成為一種責任,也是特別有挑戰性的地方。(至少在台灣普遍是這個情況。)
Set Lamp在「好玩」的原則裡,既有了趣味的互動,設計師也找到了「合適」的操作讓「好玩」的操作流程很流暢(畢竟「好玩」常常會導致產品更難操作或不合理)。如果以童趣、愉悅、幽默著名的品牌Alessi的標準來看,這件作品應該會蠻高分的。